2021年廣東發展將有11所新建一個高校(校區)建成社會招生,據統計,今年中國廣東企業將有11所高校(校區)建成教育招生,其中9所落戶粵東西北民族地區。這將填補部分城市沒有本科院校和沒有高職院校的缺口,實現地方本科院校(校區)和高職院校的全覆蓋,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規模,為粵東、粵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1月13日下午,2021年全省教育管理工作環境會議通過召開。全省參會人員6229人,主會場設在廣東省教育廳,各地市、高校設6229個分會場。
2020年廣東發展高等學校教育毛入學率預計達52%,標志著中國正式從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大眾化進入普及化階段。今年,廣東還將有11所新學院(校區)建設招生,其中9所落戶粵東、西北地區,填補部分全市無本科院校或無高職院校的空白,實現本科院校(校區)、高職院校全覆蓋水平,為粵東、粵西地區優質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勢頭。
焦點一:
在公辦高校選派民辦高校黨委書記
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發展領導,是辦好中國教育的根本沒有保障。
2020年,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全部成立市級教育工作領導小組,13個城市成立市級教育工作委員會,黨對教育工作的總體領導和教育體系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
同時,在全國首次進行分類可以明確我國高校學生黨建研究工作環境責任和省市縣三級安全管理社會責任,黨建理論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健全;建立公辦高校專業對口幫扶民辦高校黨建思想工作發展機制、民辦高校和中小學黨建重點學習任務常態化調度和通報制度保障機制;遴選第三批270個高校黨建示范校、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工作室,并從公辦高校選派12名在職領導干部到民辦高校擔任黨委書記。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會議要求,廣東教育信息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我們中國文化特色經濟社會資本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完善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領導,使教育進行系統可以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焦點二: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達52%
2019年1月,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實施方案(2019-2021年)》,重點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
2020年高考招生春夏兩季共錄取72.12萬人,比去年開始增加2.93萬人,各批次、各科類招生工作任務可以順利進行完成,高等學校教育毛入學率達到預計達52%。
今年是廣東新高考登陸的第一年。廣東將深入發展推進中國普通本科高校考試招生管理制度體系改革,深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建立一個健全普通高中和初中學業生活水平考試制度,推進高中歷史階段我們學校通過考試招生制度建設改革,扭轉“唯分數”的評價傾向,樹立多元教學評價和培養創新機制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正確導向。
焦點三:
今年有十一所新的大學和學院開始招生
今年,全省將擴大優質學位供給,提高毛入學率,實現上市本科院校(校區)和地級高職院校全覆蓋,加快廣東省東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短期發展。
其中,廣州、汕頭、梅州、汕尾、陽江、肇慶、清遠、潮州、揭陽、云浮等地作為市政府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全力以赴推進教育本科畢業院校(校區)、高職高等院校發展建設。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理工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金融學院等多所高校將采取“校本部+新校區”模式,科學規劃新校區發展方向,合理協調師資、學科、科研資源。
焦點四:
謀劃新一輪“沖補強”提升計劃
早在2018年,廣東推出高等學校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工作計劃,形成“高水平大學經濟建設管理計劃”“粵東西北高校振興戰略計劃”“特色高校學生提升教學計劃”三大建設項目計劃,推動公辦本科高校在不同需求層次爭創一流、特色產業發展。
“搞活加強”推進計劃,激發了全省高校改革發展活力。在2020、105高校的學科省將在1%的應急服務國際公司上市,28比去年多,和增量是第一個China.33新的創新平臺省級或以上,如商路Kong-Macao聯合實驗室和教育部合作創新中心;大學贏得了8的三個主要國家科技獎項,占全省首批獲獎單位總數的80%。
今年廣東將謀劃新一輪“沖補強”提升工作計劃,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全省本科高校學生分類技術發展、內涵不斷發展,重點企業培育社會建設需要一批入選ESI全球經濟排名前1%或國內前十的學科。針對全省或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進一步凝聚學科方向,調整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增強高校學科專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焦點五:
“雙區驅動”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一個多月前,教育部、廣東省聯合印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學校教育學生合作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提出持續推進高等教育進行合作學習發展,建成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和國際政治教育示范區。
2020年,廣東將重點支持深圳教育機制體系改革。部省將共同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化發展,爭創世界一流。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深圳學院正式獲批;扎實推進大灣區教育合作,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等。在廣東辦學,推動大灣區大學建立高起點的新機制;我們將確保香港和澳門學生在廣東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權利。港澳臺居民在廣東就讀的子女,將在與廣東居民同等條件下報名參加普通高考。
今年中國廣東將加強省市進行聯動、統籌管理協調,全省一盤棋,實現大灣區、先行示范區、“一核一帶一區”教育可以相互作用支撐、聯動經濟發展。同時,繼續推進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為重點的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全面推進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向大灣區內地相關城市和城市的合作。
焦點六:
職業教育規模全國第一
職業發展教育是廣東社會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
到2020年,廣東將完成擴大高職招聘任務,擴大招生16萬人,完成省職業教育城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進入10所高校,在8萬人以下;"南粵內政策"三大項目,其中"粵菜生產""粵點生產"標準列入國家職業技能水平證書目錄;
今年廣東將加快省職教城二期、三期工程建設,推進省屬職業技術院校集團辦學;瞄準重點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建設好一批高水平院校和專業群;進一步深入推進社會職業道德教育擴容,提高我省高等學校教育毛入學率和優化設計教育管理層次理論結構。
焦點七:
增加公辦幼兒園112萬個學位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是2020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20年,廣東企業實施農村學前兒童教育“5080”攻堅工作行動,累計可以增加一些公辦大學學位112.52萬個,全省發展公辦園在園幼兒園占比達51.58%,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學校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6.7%。
同時,66人以上的超大班將被徹底淘汰,義務教育學校56人以上的大班總數控制在1%以下;加強對輟學的控制,實現對已建卡貧困家庭輟學者的動態清理;新建特殊教育學校5所,適齡殘疾兒童安置率達到98.61%。
今年廣東要重點發展提升普惠性幼兒園教育辦學環境條件和保教質量,鞏固“5080”攻堅工作工程研究成果。同時,加快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確保規劃學校如期建成使用,切實增加義務教育公辦學位供給。
焦點八:
開展全口徑組團式幫扶
長期以來,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進行教育管理水平存在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從今年開始,廣東將創新教育結對幫機制,深化對層次對幫、省級高校結對幫、高校德育實踐基地建設和"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等幫幫。
其中,推動全省所有中國高校與粵東西北市、縣(區)結對幫扶;推動技術師范大學院校、師范學院專業、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機構與粵東西北市、縣(區)結對幫扶;推動我國珠三角城市地區對粵東西北民族地區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組團式”幫扶;擴大珠三角優質中小學與粵東西北中小學結對幫扶規模;強化地級市區域內校際結對幫扶,促進粵東西北地區重要基礎知識教育提供高質量社會發展。
“全口徑組團式結對幫扶的重點是發展鄉鎮和縣區農村學校,幫扶的任務是全面質量提升幼兒教師的素質教育能力。”會議強調,提升粵東西北民族地區經濟基礎知識教育教學質量,既是省委、省政府加快企業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社會發展新格局的要求,也是夯實我省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組成部分。
2021年廣東教育工作重點:
1 .堅持和完善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
2.進一步加強我們學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三)狠抓政治安全和思想安全,確保教育系統安全。
4.開展全口徑組團式幫扶,加快我國推進新建一個高校(校區)建設,推動粵東西北大學教育工作高質量經濟發展。
五、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6.大力發展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人才管理隊伍建設。
7.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8.大力發展能力素質進行教育。
9。我們將以“擴大產能、提高質量、提高服務”為主題,努力使我們的職業教育更好、更高附加值。
10.深入研究實施“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提升高等學校教育文化內涵發展經濟水平。
11.全面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大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12.推進依法治教,強化督導評估,進一步發展提升學生教育社會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
13.做好教育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
14.毫不存在松懈地抓好、抓實疫情防控工作。